【襄阳日报】整合大数据 按下快进键——襄阳“智慧城市”建设扫描-m6米乐app

【襄阳日报】整合大数据 按下快进键——襄阳“智慧城市”建设扫描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5日 阅读次数:2

   路桥隧健康大数据监测、一站式智慧交通服务与管控平台、数字化健康管理服务……日前,2019年“华为杯”大数据应用暨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我市举行,15个优秀项目在古城上演了一场“智慧 大数据”应用的巅峰之战,这也给襄阳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大数据应用米乐官网app的解决方案。如今,襄阳的“智慧城市”建设进展如何?市民享受了哪些科技红利?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查找停车位,点点手机app

  每到周末,市民赵先生都要带7岁的女儿去长虹北路的万家同乐写字楼上美术课,而到哪儿停车成了他最头痛的事情,“每次去了我们都要在附近转好几圈,才能找到停车位。”

  这样的情况在半年前得到了解决,“经朋友介绍,我安装了‘襄阳停车’app,每次快到了就搜索一下附近的停车场,看到哪个停车场有位置,就直奔过去。”赵先生说。

  汉江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坤告诉记者,襄阳的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于2018年7月10日启动。目前,智慧停车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整合已经接入13个停车场,共计2763个停车位,3146个路内停车泊位的实时信息。未来,将有超过10000个停车泊位的实时信息通过“襄阳停车”app推送给广大车主。

  据悉,今年7月,“襄阳停车”app将发布更新,更新后的app将对相关功能需求进行升级,集合终端用户使用频率高、需求强烈的核心功能,涵盖车位搜索、欠费补缴、快速充值等板块。届时,市民可便捷地进行泊位查询,通过地图列表的模式,清楚地看到以用户为中心的周边停车泊位信息,并通过app内的导航功能,将车辆导航至泊位附近。

  自助挂号缴费,方便患者就医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让市民享受到的科技红利并不仅仅是“智慧停车”。

  以往市民去医院看病,路没少跑、楼没少爬,即便如此,事情也不一定能办好。现在,全市各大医院通过“智慧医改”,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6月24日,市民陈女士因慢性胃炎再一次来到襄阳市中心医院复查。9点52分,在自助挂号机上刷卡支付后,她顺利挂到了10点至10点10分的专家号。“过去来看病需要请假一天,各个环节都要排队,现在手机挂号、支付,预约看病、检查,估计2个小时都能完成复查,比以前方便多了。”

  襄阳市中心医院信息管理处工程师张智慧介绍,为方便患者就医,襄阳市中心医院从支付移动化、流程自助化和单据电子化三方面推进“智慧医改”工作。截至目前,通过非窗口挂号和缴费的比例已超过60%。同时,全院部署近百台银医自助设备,简化就医流程,实现患者自助办理门诊就诊卡、挂号、门诊缴费、打印化验单、打印检查单、住院预交金充值、购买病历、费用和药物信息查询等服务。

  整合信息资源,强化数据交换

  如今的襄阳处处彰显“智慧”,“智慧交通”“智慧政务”落地生根,“智慧医疗”“智慧停车”加速推进,“智慧社区”蓄势待发……看似虚拟的大数据技术,为古城襄阳的经济社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襄阳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大数据管理科科长吴洋介绍,近年来,我市着眼于推进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以推进政府改革、建设电子政务、实现政府信息化为目标,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地方入手,积极实施“互联网 公共服务”,依据“基础先行、民生优先”的原则,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我市通过华为云计算硬件资源完善政务数据交换平台,整合人社、公积金、地税、公安、卫计委、工商、民政、质检、环保、安监、规划、林业、国土等52家政府部门和具有行政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事业单位信息资源,推进数据共享联通,使城市居民常用的教育、医疗、交通、就业、养老等9大领域100多项服务数据,90%能够进行实时交换。在全省各地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工作中我市排名第一,并率先与省政务大数据平台进行了对接。(全媒体记者刘倩 通讯员姚敏 周恒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