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午11时,在东风铁路运输处襄阳分处货场,一辆辆卡车正整齐地排着队,等待龙门吊将一个个标准集装箱移置到车上,运往位于樊城区太平店镇的博拉经纬纤维有限公司。“这些都是从意大利运来的纸浆,以往,博拉经纬纤维有限公司需要请货车到武汉阳逻港去运货,‘襄汉欧’国际货运班列开通后,企业就近到我们这儿就可以提到货了,大大节约了物流成本。”东风铁路运输处襄阳分处货场主任马建中说。
自2017年4月1日挂牌成立以来,襄阳自贸片区秉承“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两大主线任务,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不断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增强辐射襄阳周边乃至汉江流域的能力,成为内陆城市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依托襄阳北编组站扩大襄阳朋友圈
2018年3月28日,满载汽车配件、汽车整车、航空器材、纺织品、农产品等货物的“襄汉欧”国际货运班列在襄阳自贸片区首发,经由襄阳北编组站,在武汉临空港中铁联集铁路中心站再次编组后发往欧洲。
在襄阳北编组站,空中俯瞰,站内铁轨整齐排列,列车蓄势待发。“襄阳北编组站是中国九大铁路编组站之一,为双向纵列式路网性特等编组站,每天超过60万吨各类物资在此集结、中转、外运。”市自贸办主任林申说,襄阳是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拥有保税物流中心,是目前汉江流域城市中唯一一个拥有自贸区的城市,发挥好襄阳北编组站的优势,对提升襄阳自贸片区发展活力和区域辐射力至关重要。
为了满足企业物流时效性需求,两年来,襄阳自贸片区又相继开通了“襄渝欧”“襄西欧”班列,从襄阳北编组站分拨后在重庆港、西安港集并后发往欧洲。
自2018年3月28日襄阳北编组站首趟中欧班列发车,至今共开出223次,累计有2868个标准箱,辐射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货物品类主要涵盖汽配、整车、服装、农产品、日杂、电子等,助力襄阳市外贸出口同比增长22%,出口绝对额位列湖北全省第二,进口同比增长35.8%。襄阳,正从内陆城市变为“一带一路”开放前沿。
“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全国对外贸易的步伐不断加大,作为全国铁路网重要枢纽和支点,襄阳北编组站日办理车数激增。近年来,在武汉铁路局集团公司大力支持下,我们持续对站场进行了扩能改造,目前已经成为全国作业量排名前三的编组站,运力辐射华中腹地湖北、湖南、江西及西南四川等省份。”襄阳北编组站站长赵国红说,去年,该站日均办理车达到20000辆以上,最高达到25299辆。2019年,襄阳北编组站将继续推进改造,预计改造后日均办理车将突破30000辆,力争成为全国铁路作业量最大的编组站。
积极对接海陆空运港构建立体国际物流通道
曾经有人说,在中国地图上,把人口居住最密集的地区两两对折,最中间的位置就是襄阳。虽然这种说法不一定严谨,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襄阳的区位优势。
4月23日,在“襄欧”班列其中的一个起点站——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铁路运输处襄阳分处货场,一排排国际标准集装箱排列整齐。“我们货场距离保税物流中心约5公里,下辖刘岗车站和郜营车站,拥有铁路线13.6公里,货物专用线10条。”东风铁路运输处襄阳分处货场主任马建中说,以前,他们主要承担东风公司襄阳基地汽车生产物资运输业务。自贸区成立后,鉴于东风铁路运输处襄阳分处得天独厚的铁运物流条件,市自贸办、市商务局等相关单位大力支持引导他们扩展国际物流业务。
去年6月24日,东风铁路运输处襄阳分处与武汉阳逻港物流公司签订协议,成功开行“武汉一襄阳”进口“水转铁”、“襄阳-武汉”出口“铁转水”班列。物流通道的进一步畅通,为襄阳对外贸易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2018年,东风铁路运输处襄阳分处多式联运累计到发9000个标箱,增长300%;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同公路对比)30%以上。为襄阳企业货物通江达海走向国际市场、降低物流成本,打下了坚实基础。“凭借东风铁路运输处襄阳分处及金鹰重工铁路货场两大铁路运输物流园,依托襄阳北编组站,我们可与宁波港实现国际铁海联运,与‘汉新欧’国际班列实现互联互通。”襄阳陆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志鸿说,随着汉十高铁、蒙华铁路、郑万高铁、东津高铁站相继建成,襄阳将成为连接武汉、西安、郑州、重庆“四大内陆城市群”的区域性铁路枢纽,形成“4小时物流圈”。
此外,我市将加快建设“四港一区”(航空港、铁路港、陆地港、水运港和综合保税区),构建铁水公机、多式联运、通江达海、无缝对接的立体国际物流大通道,并将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引入基地运输公司和国内外知名物流集成商,建设“中欧”班列(汉江流域)集结中心、中西部地区综合物流枢纽。
充分释放自贸区活力助力片区企业长足发展
4月23日上午10时,襄阳保税物流中心通关口,3辆拖车拉着标准集装箱,依序检验通行入库;对向通道,一辆辆满载进口物资的汽车,通过检查后,驶向襄阳各地。
“以往,企业进口货物需要在通关时缴纳全部货物的关税,保税物流中心建成后出台了优惠政策,企业可以把进口货物免费存放在保税物流中心仓库,用多少就取多少,只需缴纳取出货物的关税,这就减轻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压力和仓储成本。”襄阳陆港保税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涛说。
走进襄阳自贸片区襄阳科技城,沿着主路往里走,“华中干细胞研究中心”几个字映入眼帘,让整个园区迸发出科技的光芒。
襄阳自贸片区成立之初,围绕自贸片区产业发展方向和需求,我市组建了自贸招商工作专班,围绕自贸片区产业定位,引进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华中干细胞研究中心”就是其中的一个。
“华中干细胞研究中心”由湖北汇智铭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建。“我们主要从事自体脂肪干细胞及其他干细胞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尤其在脐带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骨关节炎、神经损伤、创面修复等方面的临床研究应用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湖北汇智铭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富强说,该项目落地襄阳科技城,得益于自贸片区便利快捷的准入条件以及国家、省为自贸片区先行先试所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公司成立两年多时间,在襄阳市已完成干细胞保存300多例。
“目前,干细胞临床试验基本都是在国家三甲医院开展,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来说,医疗机构如果从事干细胞临床研究,必须要报国家卫健委审批,周期长,比较麻烦,但在自贸片区就不一样,国家允许在技术条件具备的自贸片区医疗机构,开展干细胞比较前沿的医疗临床研究项目。我们也想在襄阳自贸片区建立一家特色专科医院,开展干细胞临床试验。”张富强说,随着自贸片区发展的日益成熟,对医疗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该公司正在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尽快将这一计划落地,造福襄阳和整个华中地区百姓。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超前的发展规划和科学的产业布局让襄阳自贸片区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底,襄阳自贸片区市场主体已达到3482户,比挂牌前增长119%。(孙凤玲, 姜敬煜, 孙晨溪, 张怡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