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衡庄园保障房小区绿化。
紫薇学府内部幼儿园一景。
棚改居民在汉江水畔项目选房。
住房是民生之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住房保障事业飞速发展。十年来,作为市级保障房建设主体,汉江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汉江国投)下属子公司襄阳市住房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市房投公司)披荆斩棘、奋勇向前。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十年来,市房投公司从承接单个项目,发展到城区保障房项目“多点开花”,在樊城衡庄、襄城庞公、高新深圳工业园、东津新区,近2万套保障房陆续建成交付。同时,承接实施了10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襄城城南、城西,樊城菜越、七里桥,东津高铁站等15个片区,投入资金约220亿元,完成棚改3万多户,让近10万群众走出棚户区、住进新楼房,喜圆安居梦。
筚路蓝缕 打造保障房建设新模式
今年8月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汉江国投工作要求,市房投公司主动作为,积极联系政策性银行争取5亿元专项借款,帮助资金困难房企周转,全力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
十年前,市房投公司成立初期,员工不到10名,启动资金只有2000万元。经过十年奋斗,如今公司已有员工超过100名、注册资本达50亿元的国有企业,持续发挥着国企“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这一骄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汉江国投的大力支持,还与房投人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及时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密不可分。
2012年9月,市房投公司正式组建成立。公司成立之初,就接到了东津新区的重点民生项目——东津新市民公寓项目的建设任务。面对资金和人员短缺的问题,市房投公司积极应对,整合资源,组建队伍,仅用3个月时间就让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东津新市民公寓项目顺利开工,并在第二年成功实现首批楼栋封顶,刷新了我市住房保障项目建设速度。
2014年,市政府将公租房、廉租房、直管公房等保障房资产划转至市房投公司名下,公司资产规模得以壮大,成功获得国开行专项融资授信50多亿元,为保障性安居工程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面对政策机遇,市房投公司不敢有丝毫松懈,勇挑重担、真抓实干,迅速启动樊城衡庄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打造出我市建筑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保障房小区。
夯实根基,厚积薄发。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房投公司步入“保障房建设 棚改投融资”的发展道路。一方面,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谋划建设一批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宜居小区,让群众高高兴兴搬入新居,共享城市发展的幸福成果;另一方面,建立市本级棚户区改造投融资工作机制,让征迁居民领取足额补偿款,踏踏实实告别低矮潮湿、功能不全的棚户区,为襄阳城市发展腾“空间”。
拆旧换新 棚改投融资造福千家万户
民生连民心,枝叶总关情。市房投公司的每一步发展,不仅和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也与人民群众福祉紧密相连。
“新房子的环境、条件都很好,交通也很方便,附近就是浩然中学、东津第二实验小学,小区还有幼儿园,孩子上学很方便。”刚刚在东津沁和园·东澜岸安置房小区选了房子的朱小宇对新房非常满意,这也是近年来棚户区改造造福民生的一个缩影。
棚改改变了居民的生活,也改变着城市的面貌。在襄城城南,在真武山,在菜越片区,在七里桥社区……居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众多城市综合体悄然立起。
恰逢其时,重任在肩。惟其艰难,方显勇毅。2015年,我市抓住国家政策的窗口期,积极推行棚改货币化安置,但也面临资金难题。
背靠政府,面向市场。作为地方政府保障房建设的融资平台,市房投公司积极与国开行、农发行、建行、工行对接,两年内争取棚改资金达127亿元,为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随着棚户区改造的推进,中心城区形象进一步改善。在城南、菜越、东津高铁站等片区,“老、旧、破”的棚户区成片式拆除,城市人居环境越来越清爽、干净、优美。
旧房拆除的同时,一栋栋保障性住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2015年以来,市房投公司投资建设的樊城衡庄、高新深圳工业园、襄城尹集、水岸新城等公租房项目陆续开工、封顶,一批批住房困难群众喜迁新居。
砥砺前行 描绘民生安居新图景
2017年,市房投公司划转至汉江国投。同年,市房投公司争取到政策性银行棚改授信128亿元,并通过市场化融资40多亿元,获得“优秀企业债发行人”称号,经营实力进一步壮大。2018年底,公司主体信用评级获得中诚信aa ,此后一直保持主体信用稳定。
近年来,市房投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汉江国投工作要求,在市住建、财政、发改、规划等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砥砺奋进、加快发展,交出一张张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多渠道筹集棚改安置房。通过建设、回购、转化等多种方式,筹集棚改安置房、还建房1.4万套,确保城区征迁居民妥善安置。其中,2017年以后新建的襄城汉江水畔、东津沁和园等项目,采用精品社区建造方式,建设标准高、布局层次多样,能满足居民社区生活多元化需求。选房时,市房投公司充分征求群众安置意愿,在政策范围内为群众争取最大的权益,确保群众选到满意房。2018年至今,衡庄平和园1109套、汉江水畔项目一期1378套、沁和园晴翠府1222套、沁和园东澜岸1009套、沁和园锦绣里1660套陆续交房,6000多户棚改征迁家庭住进新房。
——多城区交付优质公租房。为保障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市房投公司先后集中建成公租房1.1万套。2018年7月,我市建筑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保障房小区——筑梦·衡庄园保障房小区首批1320户家庭入住,小区门禁、监控、地下车库、路灯、垃圾桶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房屋都经过简单装修,灯具、水、电、气、有线电视、宽带全部配到位,厨房、卫生间都进行了装修,居民只需带简单家具即可入住,小区整体环境不比商品房小区差。此后,水岸新城、连山湖畔、紫薇学府等一大批保障房项目陆续分配,向群众交付一批批精品保障房工程。
——多举措落实配套商业出租。认真倾听群众声音,积极办好群众关注度高的实事,加快配套商业租赁,提供多元化便民服务,提升保障房小区宜居度。2020年以来,市房投公司大力推进铁佛寺菜市场、御景佳园、祥龙·泰然居、岘山浩然居等项目配套产业租赁,为群众提供菜市场、养老、超市、药房等多元化便民商业服务,累计出租各类业态7000多平方米,服务小区10多个,进一步提升了保障房小区周边市场经营活力,让入住群众不仅有房住,还住得舒心。
随着国家、省、市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市房投公司率先在高新区试点建设租赁性住房1000多套,重点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
回顾十年奋进路,砥砺前行再出发。十年来,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市房投公司始终不忘群众所忧所念,从公租房到棚改安置房、保租房,不遗余力筹集房源,助力襄阳建立起多样化、立体化的保障房供应体系,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喜圆安居梦。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房投公司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争抢转”精神,保持“拼抢实”作风,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责任和担当,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让更多的群众住有所居、住有宜居,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文字:全媒体记者沈明晶 通讯员何丽 刘晓旭 杨瑞 秦帅
本版图片由市房投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