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日报】从停车无忧到便捷生活 汉江智行助推襄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m6米乐app

【襄阳日报】从停车无忧到便捷生活 汉江智行助推襄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1日 阅读次数:5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汽车,曾经的“奢侈品”,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但停车难的问题也伴随而来。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00万辆,市区机动车保有量也达到33万辆,中心城区停车位总数约30万个,其中出行停车位仅有10万余个,按照国家规范1.2的配比标准,我市停车位缺口接近6万个,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不少市民也反映,现在停车难是城市一大通病,特别是周末,景区商超周边一位难求,放学时间,学校周边一位难求,医院周边天天都是一位难求。


2017年以来,襄阳市政协提案、人大建议涉及停车难议案累计达20件,停车难逐渐成为制约市民出行的一大难题。2020年底,市委、市政府将解决停车难问题纳入市域社会治理补短板强弱项重点工程。


为加快推进城市停车设施建设和管理,逐步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襄阳市全方位考虑城市停车发展的策略与方向,在2017年批准成立汉江智行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负责全市停车场建设与运营。该公司运用“互联网 停车”思维和技术,在实现城市停车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管理的同时,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智慧管理让城区停车更从容


李女士是一名美食达人,想去人民广场附近一家新开的料理店,但因担心停车问题,一直没能成行。2020年3月后,李女士的难题得到了解决。人民广场附近新建了一个立体停车楼,她觉得机会来了,既可以去看看新的“网红”停车楼,还可以去尝尝新菜。去之前,她打开“襄阳停车”app,查找人民广场附近的停车场,显示人民公园立体停车楼共有车位99个,已停32个,还有不少空余车位。按照导航,她把爱车开进停车楼指定位置,下车后直接熄火锁车,在停车楼门口按下“存”键后,便直接离开,接下来的一系列停车动作,由停车楼的智能系统完成。取的时候只要输入车牌号,李女士的爱车便会自动取出,车头都是正进正出,完全不用担心进车、倒车等问题。


据了解,人民公园立体停车楼是全市首座装有“智慧大脑”的立体停车楼,还是一项由汉江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汉江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管理的民生工程。


汉江智行负责停车场运营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人民广场立体停车楼占地307平方米,以前只能停20多辆车,立体停车楼投入使用后,可以为市民提供停车位99个,是过去停车量的4倍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广场附近停车难的问题。


未来,汉江智行还计划新增和续建停车场(库),其中包含月亮湾公园停车场、唐城西临时停车场、603文创园停车库等,在市中心医院和市中医医院附近选择一些零星地块或拆迁地块,利用新技术建设一批智能立体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场。同时,将根据新建停车场建设及智能化完成情况,逐步将数据接入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实现智慧化管理。


智慧管理让城市交通更智能


进入樊城区解放路5号,襄阳市智慧停车调度平台大厅,全市公共停车位信息一目了然。大屏幕上,各个停车场和市区各个路段的路内泊位实时数据及实时监控都能直接接入到智慧管理平台,轻点鼠标就可以看到具体路段和停车场管理的详细数据和监控。


早在2018年7月,汉江智行就启动了襄阳市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在学习深圳、北京等大城市停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依托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襄阳市将襄阳城区停车场、路内停车泊位信息互联网化,打造集车位信息诱导、车位信息发布、查询、缴费于一体的云停车服务平台,以有效缓解襄阳的停车难问题,为车主带来便捷的停车体验。


截至目前,襄阳市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共计接入泊位数近1.8万个。其中,由汉江智行进行运营管理的45个停车场、6201个泊位,以及完成智能化改造的8759个道路泊位数据全部接入系统。


除此之外,智慧停车管理平台还接入了东津高铁站p3停车场、全民健身中心(二期)停车场、襄城武商停车场、民发广场长虹路停车场和襄阳刘集机场停车场等,通过整合资源,科学调度零散存量停车位资源。


接入这些数据,如何应用?


一方面,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将所有停车场信息和道路停车泊位信息汇总收集,数据实时反馈在前端,市民可以通过“智行停车”app、“智行停车”微信公众号和“智行停车”小程序实时查看空闲停车位,更加精准、快捷地寻找停车位;另一方面,各个停车场剩余车位数可以在停车场场内诱导系统实时更新,方便车主在停车场内更快找到可停放车位。


接下来,汉江智行还将依托平台停车数据,优化我市停车管理模式,探索停车诱导系统建设。在春园西路、长虹北路、中原西路、汉江北路围合区域外围路段重要节点加装led诱导屏,实时显示万达广场周边停车场剩余车位数量,引导市民提前知晓,在外围选择合适位置停放车辆,缓解由于寻找停车场或等候进入停车场引发的交通拥堵现象,提高万达广场周边部分外围停车场的利用率。


作为我市一家运用“互联网 停车”思维和技术,实现城市停车智能化、标准化、人性化管理,逐步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的国企,有着更加深远的战略布局。“抢抓战略机遇,汉江智行前瞻布局。”汉江智行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刘坤说,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力争2021年上半年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促进全市车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


随着信息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百姓对于智能交通的需求日益迫切,地方政府对于城市交通智能化升级也已经形成明确部署需求。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技术应运而生。


车联网技术是以智慧交通为目标,以c-v2x(车联万物)为手段,通过静态传感器(路侧设备)和动态传感器(智能网联车载终端)有机组网,实现准确、实时、完整的数据采集、分析、交互、应用,从而保障交通安全、提升道路通畅、服务生活便捷的车路协同技术,是智慧交通领域应用人工智能和高级别自动驾驶走向商业化运营的基础信息网络。“当前汽车电子和联网应用服务已成为汽车产业的高附加值部分,发展车联网是我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对我市电子信息、通信、大数据等关联产业具有极强带动作用。”刘坤表示,2021年,汉江智行将积极配合市经信局全面梳理车联网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车联网先导区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同时,积极落实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一期交通路口智能化改造工作,探索车联网行业建设、运营经验,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共同推动典型场景的示范应用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发展。


智慧管理让城市生活更便捷


无论是金庸笔下的《射雕英雄传》,还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襄阳都被赋予了“智慧而神奇”的色彩,“智慧”早已是这个城市耀眼的文化符号。而今,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大家所生活的这座城市,又被注入了“智慧城市”的新内涵。


2021年1月1日起,年票用户进入景区由“刷卡”改为“刷脸”。这是汉江智行作为襄阳市旅游年票运营商利用互联网思维对旅游年票电子化系统进行全新升级的成果,升级后该系统还能实现线上购卡、续卡、转电子卡等功能。


汉江智行旅游年票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旅游年票电子化系统的上线,不仅大大提高了襄阳市民、游客的出行便利度,而且“刷脸入园”“线上预约”“无接触测温”等方式都可以最大限度保障市民安全入园,从而提升游客体验感,优化我市旅游形象。


下一步,汉江智行将整合全市旅游资源,积极推进抱团发展,同时,加强市域外景区横向联合,推动更多优质景区加入旅游年票范围,携手打造特色“智慧旅游”精品线路。


从“刷卡”到“刷脸”的小小变化,其背后是汉江智行从服务智慧交通向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战略变化。


2020年5月,市政府印发了《襄阳市加快5g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要求推动社会资源向5g基站开放共享,实施“多杆合一”试点示范。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汉江智行抓住时机,在学习上海、南京等城市经验基础上,投资2800万元建设全市首批多功能智慧灯杆。


刘坤表示,智慧城市的实现,首先基于无所不在的网络,然后才有无所不在的物联网,网络通信在市区实现全覆盖以后,市民就可以手持不同终端设备,享受各种高带宽带来的应用服务。


经过相关主管部门与专家多次论证,襄城北街和樊城中原路被选为试点路段,改造范围总长约3.2千米。其中,中原路新建智慧灯杆约86盏,北街新建智慧灯杆约42盏,建成后可初步实现智慧照明、5g通信、智慧监控、环境监测、公共wlan、智慧广播、信息发布、智能充电、智慧停车等多种功能,同时,能够解决市政道路上杆体林立的问题,优化城市管网,释放人行道空间,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便利性、幸福感,也能为5g基站建设提供杆塔支撑。


目前两条路段已在施工中,北街路段预计于4月底前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中原路(白马广场至七里河)路段也将于5月底前完成安装。建成后采用单灯控制技术及智能物联系统,智慧照明可有效节能30%以上。同时,智慧监控、环境监测、智慧广播、信息发布等技术可为城市管理节省大量人力财力。


机遇无限,敢抢就有;前景光明,善为必成。


汉江智行正在逐步发展为面向襄阳市民、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的综合性服务企业,为襄阳智慧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 


(杨洋 卓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