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日报】新闻发布厅 2018年“十件实事”完成情况之六:大力开展“厕所革命”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m6米乐app

【襄阳日报】新闻发布厅 2018年“十件实事”完成情况之六:大力开展“厕所革命”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11日 阅读次数:3

 “厕所革命”建设任务超额完成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沈明晶)记者从1月8日召开的襄阳市2018年“十件实事”完成情况第六场发布会上获悉,去年,我市共新建和改造农户无害化厕所20.94万座、农村公厕1244座、乡镇公厕209座、国省干线公路沿线公厕11座、旅游景区景点公厕100座,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市发改委副主任汪艺琼介绍,“厕所革命”是生态工程,更是民生工程。2018年,市政府把“厕所革命”列入“十件实事”,要求各地大力开展“厕所革命”,抓好城镇公共厕所和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市发改委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规划引领、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督办指导、深入宣传引导,市直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各县(市、区)、开发区全力推进。

 据市城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赵勇介绍,截至目前,市区已完工183座公厕(新建71座、改建112座),在建19座公厕(新建17座、改建2座),预计在春节前全部投入使用,是计划任务数量的3倍。

 我市在“厕所革命”推进中积极争取省级奖补资金,分配落实省级奖补资金9144万元,统筹安排市级“厕所革命”奖补资金5000万元。


 全力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建设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沈明晶)去年 市 政 府 “ 十 件 实 事 ” 包 括 ,大 力 开 展 污 水 治 理 行 动 , 全 市所有建制镇污水处理厂 (站) 建成运行。

 据湖北汉江环境资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媛介绍,目前,61个市级统筹的建制镇污水处理项目已建成主、支管网共2804千米,入户管网668千米,其中主管网工程已基本完工;在厂(站)建设方面,市级统筹的建制镇厂 (站)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主管网具备通水条件。17个自建项目除东津镇污水处理项目考虑到棚改因素暂缓建设外,其他项目已建成运行。


 市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23.2%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沈明晶)2018年市政府提出:大力开展垃圾治理行动,在中心城区启动实施垃圾分类管理,新建改建10座生活垃圾转运站。这些工作进展如何?

 市城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赵勇说,根据市政府“十件实事”工作计划,2018年新建改建10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各城区(开发区)积极作为,实际建设了12座垃圾转运站,超过任务数2座。截至目前,11座垃圾转运站已完工(新建8座、改建3座),1座新建垃圾转运站主体工程已完工。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新事物。去年,由市城管局牵头,我市出台了《襄阳市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条例》,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提供了法治保障。

 襄城区在龙堤滨江园小区开展试点,居民参与率较高,分类投放准确度较高,已实现餐厨垃圾、可回收物(玻璃、金属、纸张、塑料)和其他垃圾的分类运输和处理。其他城区也已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目前,市区已有549个居民小区、公共机构和企业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覆盖人口约31万人,市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已达到23.2%,回收利用率为14.5%,生活垃圾分类渐入人心。


 农村垃圾治理走在全省前列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沈明晶)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大力开展垃圾治理行动,在农村全力推进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被列入2018年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目前进展如何?

 市城建委副主任章成强介绍,目前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架构已全面搭建、治理的体系基本完善。我市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在全省创造了三个“第一”:第一个专门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立法的地级市,出台了《襄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第一个把治理农村生活垃圾作为乡镇住建分局的重要职责;第一个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各县(市、区)政府按人均40元标准将垃圾治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递增。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从收集、转运到处置,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封闭系统,提前完成《襄阳市农村清洁工程三年(2018—2020年行动方案)》中规定的目标任务。

 章成强说,自去年6月开展“百日行动”以来,全市共清理存量生活垃圾21万吨,排查335处非正规垃圾填埋点,投入62.95万人、1万多台机械、5313万元资金,各地全域整治,群众共同参与,成效十分明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