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市场规则,创新化解外向型经济成长的烦恼。全媒体记者来到襄阳自贸片区,探访襄阳国际陆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看他们是如何寻找探索供应链金融服务新模式,用“三板斧”帮本地外贸企业砍去荆棘,顺利走出国门的。
香菇,是我市农产品出口创汇的主力军。每年11月到来年4、5月份的集中采购季,作为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盛现代至少要储备2000万的采购金。这庞大的资金,也是企业"焦虑"的根源。客户需求量不固定,收多了占资金,收少了怕不够。去年12月,中盛现代与襄阳国际陆港投资公司签订的代理采购协议,犹如一剂良药,治好了企业的“焦虑症”。
枣阳市中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行政总监赵凤霞说,他们只需要付出30%的采购保证金,在备货季一次性采购足量的食用菌,在生产过程中,根据需要灵活分批提取。
襄阳国际陆港投资公司总经理助理陈楠说,这种资金的需求服务是以真实贸易为背景来开展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相对于传统的贷款业务,一般一周左右可以完成审批,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在8%左右,远低于市场平均11%的融资成本。
从11%到8%,代理采购协议,陆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这第一板斧,化解了企业采购的"头疼脑热"。针对企业库存"肠梗阻"的顽症,他们的第二板斧同样有效。
湖北平林雷山天然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雷从海介绍,他们的花菇主要销往欧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从公司发货到襄阳的铁海联运再到对方客户的手上,账期大概是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而且在他们的6600立方米的冷库中存储的香菇价值大概有1.3亿元,流动资金需要很大。
外销产品到账期太长,库存占用资金,更让企业压力山大。襄阳国际陆港投资公司创新思路,开出了为企业仓储货物增加新属性的药方。
陈楠介绍,企业可以把它的生产品按照销售价格的65%销售给襄阳国际陆港投资公司,并承诺未来进行回购,当这个产品价格下降超过20%的时候,补足部分保证金,产品涨价了还是按照原协议的价格,把产品销售给企业,不收取企业额外的利润差价,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让企业敢于接更多的订单,创造更大的利润。
这种类似典当的贷款质抵方式,让雷山尝到了甜头,拿到了220多万的应急流动资金。而"国际贸易代理"服务,陆港使出的第三板斧,更让雷山受益非浅。
雷从海说,原来他们发货一直是陆运到深圳或者上海,现在直接从襄阳自贸片区调柜发货,一个货柜的物流成本降低了2000块钱左右。
站在市场规则的角度,这其实是个双赢的结局。作为市场主体的襄阳国际陆港投资公司,提供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依托真实货物交易,完成货权的转移和资金的回笼。自己公司的销售收入和现金流量在增加,同时给予企业更多融资保障,从而更好地服务了本地外贸企业。
襄阳国际陆港投资公司董事长谢晶晶说,他们将立足于自贸区的改革创新工作,统筹用好各自资源和平台,用保税仓储和国际物流通道和供应链金融的叠加优势,服务企业降成本、提效率。
【记者手记】用市场的游戏规则,来解决发展的问题。陆港公司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三板斧”,是探索,也是创新。相比于它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助推意义,它开拓的服务新思路,更具有现实意义。在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的当下,它们的作法,证明创新并不一定就是颠覆,还可能是扎根产业实际,结合现实需求的实事求是。这种识变、应变,正是我们这种城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