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日报】党旗领航谋发展 创先争优谱新篇-m6米乐app

【襄阳日报】党旗领航谋发展 创先争优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6日 阅读次数:2

编者按: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汉江国投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奋力打造“一芯之心、两带之极、三区之柱”的决策部署,立足企业职能,服务襄阳城市发展,以全市“担当年”活动为契机,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公司发展呈现良好态势:集团资产总额达1459亿元,净资产553亿元;营业收入46亿元,净利润25亿元,国内主体信用评级提升至aaa,国际主体信用评级获得惠誉bbb、穆迪baa3,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

  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一大批一线员工的辛勤努力和默默付出,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向深入过程中,汉江国投一线涌现出了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先进典型,希望通过这些典型引领,在全公司营造你追我赶、筑梦奋斗的氛围,促进各项工作全面提质增效,为“一极两中心”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练就精湛“内功” 践行求实精神

  ——记汉江国投党群部高级管理员尹静

  2019年11月22日,汉江国投党群部高级管理员尹静正在整理第五批入党积极分子的资料。“我的工作关乎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是公司健康发展的主心骨。”尹静说,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2017年,尹静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2018年3月,汉江国投党委成立。2018年7月,公司成立党群部,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尹静进入党群部,开始肩负起党群建设工作。“由于众多子公司分布在不同城区、来自于不同专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参差不齐,党员管理、党群建设尚未统一,加上公司这两年快速发展,子公司和人员仍不断在扩充,因此,建立起一套科学统一的党建管理流程迫在眉睫。”尹静说。

  起初,因为没有接触过党建工作,千头万绪的工作让她找不到目标,那时候,时间紧、任务重,尹静不得不每天起早贪黑加班工作,连2岁多的儿子都顾不上照顾。她的丈夫在外地工作,周末才会回来,但因为忙工作,尹静不仅照顾不了家庭,甚至连和丈夫说话的时间都少。

  无奈之下,去年8月,她丈夫毅然辞掉了央企的工作,回到襄阳,照顾家人,理解并全力支持她的工作。尹静说:“有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工作变得更加有动力了。”

  汉江国投目前旗下有33家子公司,建立29个基层党组织。经过两个月摸排,尹静全面梳理出全集团党组织设置及换届方面存在的问题6个、发展党员方面存在的问题1个、党费收缴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1个,共涉及17家子公司党组织。

  她随后建立了问题整改台账,按照整改一个销号一个的原则,逐步消除了党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理清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思路。

  底数摸清后,还要进一步建强党组织,发展党员成了工作重点。“那时候经常有二级单位来咨询发展党员的情况,我经常答不上来。”尹静说,这种窘境让她十分焦虑,为了补短板,她一有时间就抱着《发展党员工作手册》学习,还经常跑到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去“取经”,正是凭着这股执着的钻劲,她的笔记写了一本又一本,到最后发展党员工作的学习书都被她翻烂了。“按照要求,一名员工要入党要经历五大阶段25个组织程序。”尹静说。为了进一步规范入党程序,她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司实际对入党步骤进行了细化,整理出“发展党员68步曲”。

  一开始,不少单位负责人准备资料时常常因为繁琐的环节不耐烦、存在抵触情绪。但每次,尹静都耐着性子,讲解党员发展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在指出问题的同时,还逐个帮助他们解决。保证党员发展合规、透明,不发展一个“人情党员”。

  截至目前,汉江国投党委日常管理入库党员1198人,规范成立了87个基层党组织。仅在去年前10个月,尹静就转接党员1376人次,下发批复1798份,审核492人次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等资料。2018年,汉江国投成为市党建“五强创示范”拉练观摩单位。“各大子公司,甚至各项目施工现场,都做到了党支部应建尽建全覆盖。”尹静说,真正实现了“汉江国投的员工在哪里,党组织的旗帜就插到哪里。”

  埋头苦干不言累 全力以赴保建设

  ——记市乡镇污水收集处理项目工程部枣阳项目组经理周磊

  “所有的污水处理厂调试都挺顺利的,你放心吧。”2019年11月23日,接到同事电话,远在北京进行第9次化疗的周磊,终于放心了。

  大学毕业后,周磊进入汉江国投工作,2017年获得助理工程师初级证书。当年8月1日,经公司授权,周磊进入襄阳市乡镇污水收集处理项目工程部,担任三标段枣阳项目组项目经理。“我虽然是90后,但已经有五六年的项目管理经验了。”周磊说,乡镇污水收集处理项目是关系民生的实事、大事,项目工期紧、任务重,他丝毫不敢懈怠。上任后第二天就赶到枣阳,和当地的施工部门和相关单位进行全面对接。半个月内,就组织了施工、监理、设计、审计等单位召开了第一次现场会。

  项目的工程总指挥部设在枣阳市太平镇,周磊吃住在工程一线,常常两三个月才回家一次。为了迅速摸清枣阳市9个工区的现场环境,周磊及时完善管理、合同等资料,加快办理质量监督手续和施工许可证。

  七方镇是枣阳市工程量最大的工区,可在其他工区已开工一个月后,该项目现场管线进度竟然为零。“那时候我睡不着觉,天天想怎么解决问题。”周磊说,一个月后,在有关领导的指导下问题终于解决。由于协调配合得当,七方镇由进度倒数第一,变成了全市名列前茅,还代表襄阳市成为首个迎接省厅专家组检查的建设点,并得到了高度认可。

  设计图纸与现场不符,设计图纸存在技术缺点……面对项目建设中的一个个难点,周磊逐一破解,保障了项目高质、高效推进。

  2018年下半年,周磊常常感到胃部不适,体重也在半年间从180斤下降到100斤。那时,正是项目推进的关键时期,白天大家都在项目上,监理会常常安排在晚上8点以后,开完会已是深夜。凌晨,周磊常常被疼痛折磨得大汗淋漓,但他也只在床上躺一会儿,等待疼痛过去。去年5月,刚刚新婚的周磊被查出了胰腺癌,在家人的陪同下,他迅速到北京接受治疗。“每隔20天要做一次化疗,每一次做完,我都浑身乏力。”周磊在电话里表示,即便如此,在治疗期间,他仍要查阅每日的进度报表,了解情况,帮助同事们协调工程中的各类问题,确保施工期间不出现安全事故。“在我工作的2年时间里,枣阳的9个工区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周磊说,项目多次参加了省厅专家组的检查,效果非常好。施工现场得到了专家组的认可,工程资料得到了免检的评价。如今,进入试运营的污水处理厂,情况良好。

  周磊说,目前他的病情已经得到了控制,身体也在逐渐恢复,虽然和病魔抗争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我才28岁,以后的路还很长。”周磊说,有一天若能回到工作岗位,他仍愿意以青春之躯贡献微薄之力。

  甘做项目建设的“小螺丝钉”

  ——记襄阳市政建设集团第二分公司施工员袁文斌

  20年来,他像“老黄牛”一样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他就是袁文斌,市政建设集团第二分公司胜利街景观大道项目部的施工员。

  2000年,遇到市政部门内招,袁文斌放弃了汽车修理工的工作,进入了市政公司施工班。

  从使用各种工具挖土开始,袁文斌慢慢学会了放线、测量、现场管理,两年后他成了施工班班长,2006年他开始参与施工管理。而到了2007年,他就开始负责具体的项目了。

  在修建人民西路时,袁文斌遇到了巨大的阻碍,因为当时地下埋有供水、供电、供气、热力、光缆等各类线缆管道,一旦挖坏供水主管道,整个樊城区70%的面积就会受到影响。

  袁文斌丝毫不敢懈怠,和同事们一起采用钢板桩、打降水井等方式推进项目建设。两天两夜的努力后,这一施工难题被破解。

  2017年12月,一家企业在改造门前道路时挖断了邓城大道的主供水管道,造成整个高新区生产生活用水受到影响。

  接到抢险通知时,袁文斌已经下班,但想到那么多市民等着用水,他连忙带着两个农民工冒着风雪和夜色,赶往事故现场。

  勘察一圈后,袁文斌发现情况比自己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发生事故的地方管道深埋5米多,但周边有复杂管线,而且区域附近很狭窄,无法用大型机械。”袁文斌说。为顺利排空坑内积水,推进救援工作,袁文斌穿好雨裤,跳进冰冷刺骨、齐胸深的水中,不断挪动抽水口,防止砂石堵住抽水泵机。看到袁文斌这么拼,两个农民工也先后跳入水坑,帮忙操作。

  忙了整整三天,才把水抽干,焊接好了铸铁管网,恢复了高新区的供水。

  2018年10月,胜利街景观改造项目启动,近6公里的改造项目,施工时间只有8个月。为了抢进度,袁文斌更是吃住都在工地上。家在绿影壁,工地在余家湖,相距短短5公里,袁文斌却忙得连家门都顾不上回。“施工员是仅次于项目经理的岗位。”袁文斌说,安全、质量来不得半点马虎,他要把项目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考虑清楚、周到,否则就会危及大家的生命。

  施工现场危险,自己又不能分心,平日里袁文斌不许家人到施工现场来。

  有一次,袁文斌忙了四天三夜没回家,儿子在家哭着要爸爸,妻子只好带着儿子到工地现场来找袁文斌。“到处都在施工,路都被挖断了。”袁文斌说,隔着马路,妻子和孩子远远地跟他打招呼。他也只能应两声,赶紧催促他们回家,转头又去工地上忙活去了。

  女儿15岁了,袁文斌只陪她看过两次电影;结婚时承诺带妻子出去旅游,也只是亲戚结婚时,带着家人顺道去了一趟深圳……这些也常常让袁文斌感到遗憾。

  如今已经40岁的袁文斌又捧起了书本自修成人本科。袁文斌说,学习让他增长了见识,为他以后谋划工作、提升效率增加了更多方法。

  听说胜利街景观改造项目结束后,公司年后才会开新工地,袁文斌很高兴。他向家人承诺说:“今年过年一定好好陪陪你们!”

  守公心 保公平 助公益

  ——记襄阳汉江国投文化体育投资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杰

  “总人数652人,男性353人、女性299人……”2019年11月21日,点开手机,襄阳全民健身中心二期内市民健身的情况一目了然,点开视频还能实时了解场馆内的情况。很难想象,一年前走马上任时,这个2米高、240斤重的襄阳大汉还要翻墙才能进入健身中心工作。

  2011年,从湖北工业大学国贸专业毕业后,马杰进入襄阳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后组建汉江国投)工作。这些年,他参与了汉江北路建设、滨江大道改扩建等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也参与过樊城33家市场外迁等工作,还下过乡、扶过贫,为山区的贫困百姓谋致富、促发展。2018年12月,马杰被委以重任,负责襄阳全民健身中心二期的运营。“2018年12月刚来的时候,项目还在扫尾。我还是翻墙进去查看的情况。”马杰说,眼看着健身中心就要运营了,可项目的挡板还没拆,周边的建筑渣土四处堆积。“当时整个公司就只有我一个人。”马杰说,他四处联系、积极统筹,首先清理了周边的建筑渣土。组建安保、保洁团队,申请篮球架、乒乓球桌等硬件设备,联系相关部门栽种绿植、美化场馆……经过20多天没日没夜的努力,2018年12月23日,健身中心按时向市民开放,兑现了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

  市委、市政府要求健身中心始终坚持“公益优先,以人为本”,但场馆的运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既要坚持公益,又要投入资金,怎么办?

  马杰利用一切出游、出差的机会,跑了全国100多个地区的运动场馆,学经验、聊运营,回来后制定计划。

  经过观察,马杰发现每天上午免费时段,前来打乒乓球、羽毛球的人特别多,但网球项目人数较少,马杰就调整场地布置,将乒乓球桌数量从25个增加到32个,羽毛球场地数量从14个增加到20个,同时引入悬挂式篮球架,方便对场馆随时调整,满足不同需求。

  马杰还积极承办全国青少年冬令营、中国三人篮球擂台赛湖北襄阳赛区全部比赛等20多场公益类比赛,吸引4000多人次参加,受到市民的好评。

  2019年11月19日,由中国企业体育协会、省足球协会、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2019“中国足球发展基金杯”中国职工足球联赛(湖北襄阳赛区)五人制足球赛在市全民健身中心开幕,这是此项赛事第一次在非省会城市开赛。

  马杰说,襄阳有很好的群众运动基础,要多举办高水平的赛事,才能吸引更多市民来健身中心运动,从而更好利用场馆资源。

  为了服务好市民,马杰还对场馆进行了智能化改造,提供了网上预约服务;增加了热水服务和自动贩卖机等设施,方便群众,“虽然场馆要公益,但我们提供的服务并不因此打折。”

  为了保障健身中心运营,项目在建设时就配套了商业服务设施。听说马杰正在负责商业的招投标,不少熟人、朋友都曾来游说、介绍客户,但马杰一一婉拒,引导其走正规的招投标程序。“我们希望为市民选择更贴心的配套服务,因此拒绝了很多送上门的合作。”马杰说,有一个老板看中了健身中心的位置,想在这里建一个大型酒吧,考虑到安全隐患、声光污染等问题,马杰婉拒了客户的要求。“我们正在积极引进体育业态相关的培训机构、早教类机构,还在对接体育赛事、展会等活动。”马杰说,他希望守住一颗公心,在健身中心运营中保持公平的环境,坚持公益服务,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健康生活环境。


网站地图